首页 >> 文澜读书会 >>  >> 
  • 周易
    时间:所属:作者:

        《周易》道以阴阳,尊之为经,故又名《易经》。书分经和传,其卦爻辞虽名称《易经》,仅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传是《十翼》。《汉书·艺文志》云:“《诗》、《书》、《礼》、《乐》、《春秋》五者,五常之道,而《易》为之源。”故《易》之为源,乃圣人存忧患,设卦象,明吉凶得失,变化进退之象,言象数而义理存乎其间,明义理则通象数之用。

        《周礼·春官》有“太卜掌三《易》之法”,《周易》为其中一《易》。三《易》者“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分别为夏、商、周之《易》,其同为经卦均为八,演为六十四,其异为《连山》首艮,《归藏》首坤,《周易》首干。且《连山》、《归藏》以不变为占,《周易》以变为占,显阴阳之道。

        《汉书·艺文志》载“《易》经,十二篇”,又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三圣,伏羲、文王、孔子。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晓,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子“为之彖、象、、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易》分为三:一者卦象,二者卦爻辞,三者十翼。象取乎天地人三才,爻者,交也,三者相交而生变化,十翼以传辅经之用。至于汉马融对文王是否作爻辞有疑;孔子是否作十翼,宋欧阳修《易童子问》有疑;八卦是否始作于伏羲更难证明,《周易》涉及问题历来争论不一。

        《易》逐时分三古,汉,魏晋,唐,宋,清,现代之易,为道屡迁,变动不拘。相应时代世事有所变,易学名著善取其变以考察阴阳之原、时代之缊,探颐索隐,藏往知来,不缺乏开风气之先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鲜矣。

        《周易》之“周”有周代之说,或为周普之意,无所不备,周而复始。周代之说取至太卜掌三《易》之说。周普之意来源郑玄《易赞》,“‘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易,日月为易,变化之总名,释义有三,变易、不易、简易是也。变易者,阴阳运行,寒往暑来,日月更出,息息不停之谓;不易者,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简易者,返约行简,抱朴守一,于示人于易,坤示人以简,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故《易》,道阴阳,显其知,明人伦,崇正黜恶,“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而已”,以不易为体,简易为用,变易为相。道阴阳,则天禀阳,地禀阴,由阴阳而生四时;明人伦,则有君臣之义,夫妇之道,长幼之序;崇正黜恶,则神道设教而天下服,人事与天事相表里。

       《易》,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观其象,玩其辞,穷乎理,辨其情,专乎彖,研其要,于《易》几矣。故明《易》者能观人事更替,察微知隐,极深研几,减轻甚至避免人道之患;于己,畅调身心,协和阴阳,通达天命而穷人事之致用。《礼记·经解》言深通易者,“洁净精微而不贼”,不贼则心自正,正则解阴阳之患,明修身养性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