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澜读书会 >>  >> 
  • 老子
    时间:所属:作者: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相传老子所作。老子,子伯阳,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好养精气,后转为守藏史。《史记》记两百余年时称为隐君子,谥曰聃。仲尼至周见老子,知其圣人,以龙喻之,乃师之。后周德衰败,老子乘青牛,入大秦,过关西,关令尹喜待而迎,知其为真人,求作《道德经》二卷。

        长沙马王堆甲乙两本帛书《老子》,为今最早西汉初年版本,以《德经》在《道经》之前,此于《韩非子》“解老”、“喻老”秩序相同。“德”字古字为“惪”,直心之谓,直心便是道场,且“德”字通“得”,故《德道经》为得道之言语一说,现有《帛书老子校注》一书。后随时代变迁,出现两大系统。一为河上公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后严遵《老子指归》等随之,核心为黄老思想;后王弼本尚老庄、《易》,混合般若思想注《老子》,后人苏辙《道德真经注》、吴澄《道德真经吴注》等从其版本。此两大系统字句、顺序与帛书版本皆有出入,如帛书“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其执今之意,为与时同行,合于黄老之学。其他版本“执古之道”,亦可通,道本无古今,只因古今而显,可以古为鉴,故“执古”亦可。无论“执今”或是“执古”可与《中庸》之“生乎今之世,反乎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互参。“反”取违反意,即为不知“执古”,若取返回意,即不知“执今”。其“执”字可谓灵活至极,在其运用。若问真质为何?阅者则可参悟《老子》而得。

        《老子》全书,以本为精,以物为粗,清静无为,道法自然,虚无为宗。虚无则无不包容,自然则无不化,以道德为主则无不通,以相对为动则无不反。

        言道,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为万象主;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质朴无华,俯首便是。言身,吾有大患,惟有吾身,等及无身,何患之有,若以心存天下,身便可托天下。言静,静心,则可徐清;守静,则可笃志真切,观万物芸芸;持静,则脚跟立稳,燕处超然。言用,正反若合,又以反之动为行,有无相生,观妙观徼等。因其言无成体,故穷神化之机,变化莫测,隐微莫测,正反莫测,遂孔子赞其神而不可知,犹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