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
首页 >> 书院人物 >>  
杜维明

 

    杜维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人文讲席教授,哈佛大学研究教授和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生于昆明,长于台湾。杜维明先后求学于东海大学和哈佛大学,1966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受教于牟宗三、徐复观、帕森斯、W.C.史密斯和贝拉等中外著名学者。
  杜维明教授目前任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1988- )、国际哲学联合会(FISP)常务会员(2008- )、国际哲学学会(IIP)院士(代表中国,2010- )。曾在东海大学(1967-1968)、普林斯顿大学(1967-197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71-1981)、北京师范大学(1980)、北京大学(1985)、台湾大学(1988)、巴黎高师(1989)讲授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和儒家思想;1981-2010年,执教于哈佛大学。受聘为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长江商学院等校的荣誉教授,并荣获李海大学、密歇根大谷大学、山东大学、台湾东海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澳门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日本创价大学荣誉博士等学位。2001年,曾应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的邀请参加为推动文明对话而组建的“世界杰出人士小组”。2004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发表关于文明对话的讲演。
  杜维明于2001年荣获第九届国际“李退溪研究奖”, 2002年获得联合国颁发的第二届“托马斯·伯利生态宗教奖”,2007年获得哈佛美国人文学者协会颁发的“人文主义杰出成就奖”,2009年荣获中国首届“孔子文化奖”,并在2012年荣获首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先后在多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的世界大会上做主旨演讲和全体会议讲演:第十八届世界哲学大会(波士顿,1998),北京论坛(2004),世界宗教史大会(东京,2005),第二十二届世界哲学大会Maimonides Endowed讲座(首尔,2008),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第十六届大会(昆明,2009),国际法哲学联合会第二十四届大会(北京,2009)、联合国文明联盟第三次年会(维也纳,2013)。并被推举为国际哲学联合会主席候选人(选举将于2013年8月9日在希腊雅典举行)。
  杜维明教授为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顾问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长江商学院人文委员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顾问教授,并担任《哈佛亚洲研究学报》(th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东西方哲学》(Philosophy East and West)、《道》(Dao) 编委会成员。
  杜维明教授著作等身,代表性的学术出版物主要包括《行动中的新儒家思想——青年王阳明》(Neo-Confucian Thought in Action: Wang Yang-ming's Youth,1976)、《中庸洞见》(Centrality and Commonality, An Essay on Confucian Religiousness,1976,修订版,1989)、《仁与修身》(Humanity and Self-Cultivation,1979)、《儒家思想:以创造性转化为自我认同》(Confucian Thought: Selfhood as Creative Transformation,1985)、《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Way, Learning, and Politics: Essays on the Confucian Intellectual,1993)、《具体之仁的全球意义》(Global Significance of Concrete Humanity: Essays on the Confucian Discourse in Cultural China ,2010)等。2001年,五卷本《杜维明文集》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八卷本《杜维明文集》将由三联书店出版;从2013年起,《杜维明全集》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杜维明是当代儒学思想家,长期致力于阐释儒家经典,借鉴各轴心文明及非抽心文明的核心价值,以文化多元发展的眼光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儒家文化,为中国的文化兴复作出了几十年的努力。杜维明教授倡导“文明对话”,构建“对话文明”的论域,定义了中华文明具有“学做人”的文化特质及兼容并蓄的文化能力。杜维明先生同时结构与解构了“文化中国”的概念,超越了地域与政治的版图,为研究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及文化特征提供了理论基础。杜维明教授创造性地转化了儒家核心文化,开拓了“第三期发展”的宽广视野。1958年杜维明在北京大学讲授儒家哲学课程,萌发了大陆知识分子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意识。杜维明教授在全球一百多所著名学府任教与讲学,为各类重大的学术活动做主旨报告,实践了儒家“做学问”的精神与方法,为儒家伦理辟了新思路,为儒家的“心学”在认识论及科学理性的领域中提供了新观点。目前他是国际上最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