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澜读书会 >>  >> 
  • 愚鼓词
    时间:所属:作者:

        

       《愚鼓词》一卷,衡阳王夫之撰。分《前愚鼓乐》和《后愚鼓乐》,前为鹧鸪天词十首,后为渔家傲十六首,末附有和青原药地大师《十二时歌》一首。旧题为《夕堂戏墨》卷八,借道家之乐歌,抒己之怀。
        词作于清康熙十年辛亥 (公元1671年),时夫之五十三岁,住湘西金兰乡高节里茱萸塘之“观生居“,其子王敔《湘西草堂记》载夫之从庚子(公元1660年,即顺治十七年)徙居湘西之金兰乡,初筑小屋曰“败叶庐”,蓬檐竹牖,编篾为壁;后又于己酉(公元1669年,即康熙八年)筑“观生居”,易以茅堵窗楹,少容几杖,时居“观生居”,但夏秋仍居“败叶庐”。
        王氏之学极渊博,于书无所不窥,对道家乃至丹鼎炉火之学亦有所涉猎。于湘西之时,与友朋往来甚多,但其在道学修养相磋切者唯有两人, 刘培泰和 “药地大师”方以智。
        所云愚鼓就是渔鼓,打渔鼓,唱道歌,《愚鼓词》乃“晓风残月,一板一槌”而唱道情. 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载:“渔鼓,裁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皮用猪膋上之最薄者,用两指击之。又有简子,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外反。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者也”。据《唐书·礼乐志》唐高宗曾命乐工制作道家歌调,而在民间广为流传,有蓝采和之《踏踏歌》、吕洞宾之《渔家傲》,张三丰之《四时道情》、《五更道情》、《无根树》等,阐发丹道修养之说,深受道流所爱。下为《愚鼓词》节选:

    其五

        碧天西爽月如钧,脉脉盈盈度翠楼。风软杨花穿绣幕,春融桃浪送行舟。和水乳,醉双眸,不风流处也风流。穿花蛱蝶无人见,只在初开蕊上头。

    炼己

        弹剑中原歌虎踞,萧条万里寒光注。 一夜韶光花下雨,春可住,落花只在花开处。 乍遣夭桃开一度,天台流水无津路。梦里邯郸归计阻,清无数,峨眉雪浪长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