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澜读书会 >>  >>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时间:所属:作者:

    推荐理由
        此书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被称为现代新儒学开山之作,故此书便于人们了解和研究当代中国重要思潮——现代新儒学。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主要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乡村建设理论》(1936)、《中国文化要义》(1949)等。
    内容提要
        梁漱溟认为,中国、西方、印度文化的不同是方向的不同,或谓人生态度的不同,而这不同又由于“意欲之所向不同”。这一判断在梁漱溟看来是“百世以俟,不易吾言”的。这种观点具体体现在其自称“大端已立”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
        梁漱溟把文化的定义为“生活的样法”,把生活定义为“现在的我”对“前此的我”的一种奋斗努力。
        生活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生活的样法有三种:
        “(一)本来的路向,就是奋力所取得所要求的东西,设法满足他的要求;换一句话说就是奋斗的态度。”
        “(二)遇到问题不去要求解决,改造局面,就在这种境地上求我自己的满足。”
        “(三)走这条路的人,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前两条路都不同,遇到问题他就想根本取消这种问题或要求。”
        据此及解决人生问题的先后,梁漱溟提出中、西、印三种文化差异的观点:
        “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的。”
        “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
        结合当时时势,梁漱溟认为,西方人的第一路向已经走到了尽头,不久的将来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而后继之以印度文化的复兴。
        对此,也有不同的观点,首先是对人的意欲的理解不同,有人认为人的意欲不仅是人的肉体组织的产物,更是人类本身文化成就的产物,因此,意欲是文化的动因,同时又随文化成就的改变而改变。
        其次是梁先生把人生三大问题视为相互孤立、各有各的解决方法、方法有先后次第的问题。
        陶渊明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历史上有许多思想家是鼓吹随遇而安或取消问题的,但他们也有许多文化成果。
        因此,人生的三大问题都需要同时持奋斗和顺应的态度才能逐步获得解决。故中、西、印文化都有奋斗精神。
        文澜书院西厢闲读馆备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版本,开放之后,可供书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