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澜读书会 >>  >> 
  • 理想国
    时间:所属:作者:

        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圣哲。

        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勒斯(Aristocles)。因其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希腊语为“宽阔”之意。从此这个名字被延用了下来。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其母为雅典立法者梭伦的后裔。柏拉图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 ,苏格拉底被处死后,柏拉图与其他苏格拉底的弟子纷纷离开雅典到外地避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北非、小亚细亚沿岸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游历12年的柏拉图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卡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建立了一所学园,此后讲学、著述40年,直至公元前347年逝世。其中在公元前385年,经过柏拉图的努力, 苏格拉底案得以平反,雅典城立起了苏格拉底的雕像。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大体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著作如“苏格拉底”的对话;成熟期,代表著作如《理想国》;.后期,著作如《法律篇》等。其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中。

       在教学期间,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的概念(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有意思的是,被后世尊为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柏拉图,并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在他看来,思想和哲学或许可以同时存在于科学和艺术之中,或许是属于人自身的修养和参悟,不需要通过到学校学习来实现。柏拉图说,要用心灵听音乐,而不是耳朵。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也称“关于正义的学说”。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围绕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从道德、伦理、教育、专政、民主、独裁、共产、文艺、男女平权等诸多方面论述。其涉及之广,言论之深,无不令人叫绝。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书中描写的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出一个正义、完美和优越的城邦。

        柏拉图的理想国或可称作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但对于现实,他并非没有清醒的认识,书中认为,不管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理想国都是很难出现的,但并非决不可能,只有未腐败的、最高尚和最有学识的哲学家主管城邦,并获得公民的配合,或者只有现实当权者受的神的感化,真正爱上真哲学时,城市、国家和个人才能达到完善。

       在柏拉图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

       柏拉图的正义表现在爱情上,就是节制。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柏拉图式的爱情似乎是精神恋的代名词,用来指称那种超越时间、空间,不以占有对方肉体为目的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爱情。而实际上柏拉图式爱情的本义,指的是一种对节制的崇尚,对善和美的追求。

       《理想国》之汉译本,以旧东吴大学“东吴名师”之一吴献书(1885年-1944年)先生所译为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