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澜读书会 >>  >> 
  • 泰和宜山会语
    时间:所属:作者:

    推荐理由
       《泰和宜山会语》述国学六艺之旨,义理名相之备。篇幅简约,论述精准。堪称“一代儒宗”马一浮哲学思想的大纲,也是现代儒学史、文化史上绕不过的重要著作,值得我们捧读一番。
    作者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学者、诗人、书法家。早岁游历美日诸国,通习英、法、德、日、拉丁语文。马一浮学养深厚,识见高远,受到中国现代众多学人的高度评价。梁漱溟誉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周恩来则称其为:“我国当代理学大师”。
        主要著作有《泰和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复性书院讲录》、《蠲戏斋文选》、《蠲戏斋诗词选》等。
    内容提要
       浙大迁泰和间,马一浮先后有11次讲演,讲稿辑为《泰和会语》。同年因战事吃紧,浙大再迁至广西宜山,马一浮又作9次讲演,讲稿辑为《宜山会语》。1939年二书合刻为《泰和宜山会语合刻》,此书是一浮先生两地讲论之结晶。
       《泰和会语》多讲国学六艺、论语、义理名相、兼涉老子等。马一浮指出“国学者,六艺之学也”,并进一步提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六艺统摄于一心”、“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的论题。“六艺论”是马一浮文化哲学的总体框架,其核心和主体则是“义理名相论”。在《泰和会语》最后两讲‘理气’与‘知能’里,对“义理名相论”作了概述。
       竺可桢所记曰:《诗》、《书》为至善,《礼》、《乐》为至美,《易》、《春秋》为至真。以《易》为自然科学之源,而《春秋》为社会科学之源。盖《春秋》讲名分,而《易》讲象数。自然科学均以数学为依归,其所量者不外乎数目、数量、时间与空间,故自然科学之不能逃于象数之外,其理亦甚明显,惜马君言过简单,未能尽其底蕴。
        《宜山会语》开篇说忠信诚笃,释学问,内容则专讲义理名相。共六篇。看一看这六讲的名目,“说视听言动”、“居敬与知言”,“涵养致知与止观”、“说止”、“去矜上”、“去矜下”,就可以明白所谓“义理名相论”,其实质就是儒家的“心性之学”
        宜山开讲之后,竺可桢再次记其大要曰:谓立国致用, 当以立身行己着手。孔于所谓言出信、行笃敬,虽蛮貂之邦行矣。言不忠信, 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关于开设国学讲座之意义,马一浮说:其意义在使诸生于吾国固有之学术得一明了认识,然后可以发扬天赋之知能,不受环境之陷溺,对自己完成人格,对国家社会乃可以担当大事。
        马一浮在浙大的时间不长,但讲学的影响很大。李絮非教授在《浙大西迁纪实》中说道:粹然儒宗博学硕望的马一浮先生,自二十七年春,来浙大讲学,讲阐六艺要旨,义理名相,诲人反躬力行,拔本正源。马先生讲学时,本校教师亦径听甚众,多执弟子礼,以质朴中正著闻。际兹颠沛动荡之中,得当代大师之启导,益有无形的升华。今马先生以公车之征,入蜀开讲。而其《泰和会语》、《宜山会语》所留遗于本校精神的影响,则永垂不朽。
       总之,《泰和宜山会语》堪称马一浮先生哲学思想大纲,篇幅简约,论述精准。也是现代儒学史、文化史上的重要著作,值得我们沐手捧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