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交流 
  • 吴晗与《朱元璋传》
    时间:所属:作者:

        周末去浙图旧书市场闲逛,买来一批旧书,其中三联书店1965版《朱元璋传》就是其中之一。早就听说吴晗先生这本书写的很好,是研究明史必读的书,毛泽东先生对此书也颇为重视。现在书本在手,自然要认真读读了。根据吴先生自序中的话“我写朱元璋传,前后经过二十年,写了四次”,我手上的本子就是吴先生关于朱元璋传记的第四个本子,从1941到1964,吴先生写朱元璋传前后经历了20多年,实属不易。
        吴先生的写作历程如此不易,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是抗战期间吴先生在联大教书,要养一大家子人,夫人袁震患结核病,常年需要花钱治疗,当时物价飞涨,民怨四起,吴先生生活很困难,常常连菜也买不起。所以吴先生当时写朱元璋传,多半是为了钱,这一点他自己也不否认。其二是吴先生的这本书稿,毛泽东先生看后,非常关心,提出了修改意见。面对“圣上”的意思,他“不得不”改,但历史又不能不尊重,史学家的史德也不能放弃,所以书稿的修改,左右为难。其三是解放后不久,吴先生做上了北京市副市长,主管科教文卫事业。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没什么管理经验的吴先生这下忙坏了,所以他根本没有时间修改朱元璋传,直到1965年生病的时候,他才利用休假把第四个本子写好了。
        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的创造都有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都有当时人的身不由己,所以我认为也可以说一切历史都是人物史,没有当时的人物活动便没有历史。这是我介绍本书作者的缘由。吴先生的这本《朱元璋传》为什么如此有名呢?相比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吴先生的《朱元璋传》要严肃的多,中规中矩的多,受唯物史观影响又很深,按照现在知识分子和史学界的看法,大家应该讨厌才对。
        关于这些,我想谈几点看法。第一是吴晗先生喜爱读书,史学功底扎实,曾得到过胡适先生的赞扬,其到清华大学读书也有胡先生的一份功劳。他研究明史,深得胡先生指点。还有吴先生在上海中国公学求学的时候,上过胡先生中国文化史课程,所以胡先生在回国任北大校长之前,很是承认这个令他骄傲的徒弟。从这个层面说,吴先生是占了胡先生的光。至于胡先生说吴晗可惜,走错了路,那是后话了,况且这时候胡先生在红色知识分子之间的影响,已经大不如前了。其次吴先生的《朱元璋传》,得了毛先生的夸奖,毛先生自称看了吴先生的书,受益匪浅,并称吴先生若稍作修改,学术前途自然不可限量。此时解放战争决战正酣,毛先生能有此雅兴,不仅仅是因为毛先生好明史,最重要的原因是毛先生的确读到了好书。第三是吴先生的《朱元璋传》写的早,这是首部关于朱元璋传记的书,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得到学者们的肯定,吴先生又是明史研究大家,对他毕恭毕敬的后学们实在难以企及。
        这本书尽管意识形态色彩浓厚,但是引用资料详实,可谓句句有证。吴先生带着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满,带着对蒋先生的怒气,带着毛先生的期许,带着对新社会的向往,在悲愤欣喜,诚惶诚恐之余,写出如此大作,算得上是一代名家。后人若感叹他读懂了朱元璋,却没看透毛先生,我想原因还是克罗齐的那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吴先生身不由己,但又有几个英雄豪杰能超越自己的阶级属性呢!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