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交流 
  •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太史公的经济思想
    时间:所属:作者: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迅翁于《史记》之评,堪称的论。太史公笔下文字,既可征可信,又饱含深情——这是用信念和生命完成的严谨学术和优美文学之结合。不过本文不是论述《史记》亦史亦诗的性质,而是就《史记•货殖列传》的内容谈一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这不是噱头或标题党,在这篇列传文章中,司马迁系统而开创性地阐述了他在经济方面的思想观点,并且详实而富有卓见。笔者认为至少包含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思想:
    一、财富观
        《史记•货殖列传》曰:“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可以看出,这段表述财富观的文字大体包含了三个方面的看法:1,肯定人类求利致富的本性。改善生活状况,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自然生态。这种本能,不须学习,人人都生而俱有。2,人们对欲望和财富的追求带有普遍性的特征,在这里是不分身份高低贵贱的。即所谓“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3,仁义不容易超越财富而独存,财富有助于推行仁义思想。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二、国家经济政策取向观
        司马迁继而论之,国家经济政策当以 “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与之争”为立足点。一要顺其自然,对社会自然经济生活不横加干涉,同时要因势利导,避免偏差和政策风险。在他看来,不明智的政策常常用刑罚规限人民,更笨的政策是与民争利。他通过举例子说明人们应该消除对田农、博戏、行贾等行业的歧见,靠出奇制胜的创造性劳动来获得财富。“而富者必用奇胜。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富。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此皆诚壹之所致。”他强调只要尽其所长,勤劳专一,确能发家致富,同时也有利于国。所以国家政策应该扶持和引导人们的求富。
    三、行业无贵贱相辅相成思想
        上段文字可以看出,司马迁呼吁人们应该消除行业歧见,共同促进社会财富之积累,但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或许为了统治的需要,设法将全国的劳动力都聚集到农村和农业。如此,人口、信息、资金、技术、思想的不流动,波澜不起,国家便容易统治。但这也严重抑制了社会经济发展。
        司马迁突破了以农为尚、排抑工商的传统思想,把耕种、手工、商贾业、服务、资源开发等共同作为“衣食之源”。他提出只有发展生产,诸业繁荣,才能家给人足,民富国强。
    四、经济领域的独立自由思想
        司马迁认为,社会经济活动应该是独立于政治之外,并且遵守法律。哪怕是平头百姓,也都可以致富。“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五、发展经济因地制宜思想
        司马迁还以实际例子进行了地域经济分析,他主张经济的多样性和地域性特点的良好结合,反对盲从。“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小人众,数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鲁好农而重民。三河、宛、陈亦然,加以商贾。齐、赵设智巧,仰机利。燕、代田畜而事蚕。” 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所蕴含的观念。
        当然,仅从文字上看,《史记•货殖列传》主要为春秋以降的大货殖家立传。如范蠡、子贡、卓氏、孔氏、师氏等。但是,通过对他们的言论、事迹、社会经济地位的介绍,以及对他们所处时代、重要经济地区的产品、有名的商业城邑、各地经济发展特点的分析,通过叙述货殖家的致富之道,较为系统地表述了作者自己的经济思想。而这些,都是为了启迪于世。“后世得以观择”,所谓后世,实汉世也。
        或曰,《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太史公岂不自相矛盾?但,当战国之时,历史重任为华夏的统一,始皇之作为,有助于是。然西汉时期,国家已是统一大帝国,社会使命重在富民强国。此不但不自相矛盾,恰恰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例证之一。
        总之,《史记•货殖列传》较为系统阐述了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多有远见卓识,这不管是在中国还是世界经济思想史上都是开创性的。太史公以穿透历史的目光,超越了他的时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浙东学派的义利观,就与之有着微妙的联系。深入研讨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甚至在当今时代仍有着积极的意义。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