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交流 
  • 《文澜讲记》的口述史意义
    时间:所属:作者:

        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口头史学等,是收集人们口述的历史资料,用来记录或研究历史之新学科。
        一些介绍说,狭义口述史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室,这不过是强调这一专用名词和专门视角。中国古代的一些野史,和众多分散性史料,实际早已经具备口述史的全部属性。梁任公曾云“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朝代之轮回,派系权力之更替在所难免,所以正史中的诛心之论,隐佚之憾同样在所难免。野史、口述史作为重要的补充和参证,便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史学意义。
        上世纪80年代,史学主张研究“普通人的历史”,便和全球各国在口述史方面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有关。
        “历史无处不在”。口述史的概念,使得很多社会领域的记载都可以具备“专业史”的性质。文澜书院的“文澜讲记”项目,便属于这类范畴。
        大凡伟大之人,不管是学者、艺术家或者科学家,他们的伟大必可在细节中得以折射。所以,当文澜书院邀请这些名师入院山居讲学时,不仅记录其学术,更重要的是,要记录他们的生活和讲述,他们的的历程,对一花一草、一器一物、一羹一肴的看法等,才是最生动之处。
        所以说整理成册后的《文澜讲记》,便具备了“口述文化艺术史”、“口述知识分子心灵史”类别的全部意义。“讲记”也包含了拍照、录音、录像等现代手段的运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字。
        具备了口述史性质的《文澜讲记》,对问学者还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这里面避免了文字强势主义和史观的干扰,你可以从中体会到最鲜活和最真实的启迪。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