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交流 
  • 工于谋国 拙于谋身
    时间:所属:作者:
     
        历史人物犹如历史天空里的几颗星,今人每当仰望星空的时候,总会有太多的感慨,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对历史中改革者历来的评价都是褒贬参半的,万历首辅张居正就是其中一位,史家用“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之语评价之,似有几分道理,但仍觉得看透没说透之感。
        在明朝中期,王阳明之学日益成为显学,世间除了“人情世故”,再无其他所学了。教化的儒学,内圣外王之道,修身养性之为,作为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不能不说精通,那么何来“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评价?一个建功立业甚至鞠躬尽瘁的人,为何等待他的都是悲剧?若从张居正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去试探,或许会有值得参考的线索。
        有神童之称的张居正在十三岁应试就差点中举了,且做“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题竹》)一诗,用幼稚的格式表达他锋芒的志向。大器晚成对中材而言,而张居正远在中材之上。不过十七岁会试失败了,他自我总结到:“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由此可见,张居正的见识是绝顶的。
        毕竟张居正是热中的人,士大夫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志向至死不渝,然而他要面对奸臣当道、边境战乱、财税混乱等等一些急需改变的事实,虽然那时王阳明之学很盛行,也无法改变这一亟待改变的事实。那时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大有人在,壮志难酬就是其中多数人无法扭转的悲剧。因为“居正曾经自称别无他长,但能耐烦,这是一句谦虚的话,但是耐烦确是能使居正的品德。耐烦的人,对于一切事物,有布置,有步骤。他不会一曝十寒,然而他也不求一劳永逸,只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干。”而具有绝世之才的张居正,几经辗转,终于实现了多少人未能实现的梦想。
        在其位谋其政再恰当不过了,可是首辅之职不容易获得,也不容易维护,更不容易失去,因为此刻的张居正已经由理想迈进了现实,现实中一切都要面对着,所谓的历史的合力在主导着他,他也在主动运用着历史合力,进一步把理想变成现实。因为此时所谓的仁义道德,圣贤之道已经不是重点了,重点是对改革阻力的处置,人在朝中,身不由己,即便是一杯苦酒也要自己慢慢吞下。天生一世之才,自足一世之用。
         如果从全局来看,两大难题对张居正来说是不得不面对的。那时“贫农的生活困难了,田地卖给富家;富家的势力扩大了,不但坐食田租的收入,而且因为地位优越,可以优先享受;在科役的时候,可以设法避免;甚至在征税的时候,可以任意拖延。一切的利益都归大地主,一切的负担都归贫农。到了贫农担负不了的时候,于是便把田地卖给地主,于是成为农奴;农奴对于主人,固然丧失平等的身份;但是对于国家,反而获得意外的自由,催租科役的差人,从此不会上门。就是这一点,便引起小农的羡慕。有时小农的经济状况,还不十分困难的时候,自己也会到大地主家里,请求收为农奴,这就是所谓‘投靠家人’。所以从经济的立场讲,国家和大地主显然成为对立的形势。大地主的势力愈大,国家的岁入便愈少。”此乃经济问题也。
        “明朝以来,秀才成为当时的领导阶层里,政府的官吏,出身于这个阶层,地方的舆论,也操纵在这个阶层的手里。他们固然压迫一般民众,然而一般民众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喊出反抗的呼声,民众的优秀分子,又往往因为知识发展的关系,随时为当时的领导层所吸收,因此秀才们不但没有受到民众的反对,反而出乎意外地受到民众的拥护。”百姓们的认识没有提高以前,有时会把骑在的头上道貌岸然的人,看做领导的人物,何况在居正也是居中人之一。此乃文化问题也。
        要改革,要整顿,要扭转大明王朝百年来所积累下来的种种弊端,必然要触动一些利益集团,这绝不是虚指,大地主阶层与腐朽的士大夫阶层的存在就是利益集团的集中代表,这也是历史性难题。一位改革政治家要么回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么直接面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张居正选择了后者,改革的号角早已吹响。这点可在张居正对“恋”字理解上略窥一斑,“恋”是不肯放弃。在古代的政治术语上,不肯放弃成为一种罪恶,所以骂人久于禄位,说他“恋位”、“恋栈”。在“恋”字的意义,经过这样地转变以后,政治界最高超的人生观,便是那优游不迫、漠不关心的态度。做小官的说是“一官如寄”,做大官的便是“明哲保身”。至于国家的事,倘使人在那里切实负责,那么,骂他一声“恋位”,背后也可以指手划脚,诅咒“俗吏”;倘使没有人负责,那么,也好,天下的事自有天下人负责,风雅的官长们不妨分韵赋诗,何必管这么多的俗任务?居正对于“恋”字,直认不讳,正在那里提倡当时政治界的一种新人生观。再加上他的“高冈虎方怒,深林蟒正嗔,世无迷途客,终是不伤人。”这一政治秉性。厚积薄发,智沉勇深,励精图治的张居正成功了,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国库有盈余,边境战事平息,漕运也在努力改善,内乱也得到抚平,难得中兴之象征得以显现。
        然而天下并不一个人的天下,政治运转也不会因一个人消逝而停顿下来。天不假年,张居正去世后,谋反、贪污等罪名纷至沓来,家破人亡的惨剧发生在当了十年首辅的张居正家庭上了。曾经为了改革,有着“救一路哭,不当复计一家哭”的决心,不知“不当复计一家哭”中这一家蕴含着张居正一家呢?只有天知道。善始善终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何其难也?两大历史性难题反复发作,又使多少生灵涂炭?结构性问题只能通过结构性方式才能解决,知其不可而为之为勇毅精神固然值得后人惊叹,但终究不值得去效仿。
        曾有过“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的张居正,在家与国、孝与忠之间徘徊挣扎冲突,但终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更不能以一人之力对抗久存的世道。谋国与谋身皆工也,非拙也,而在不能兼得也。
        最后还是以朱东润的《张居正传》结尾做结尾:“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的时候,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焕一些,也许有的黯淡一些,但是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前进啊,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
验证码